2020年3月8日 星期日

中風之迷(1)


中風之迷(1)

自古以來,“中風”一字,令人聞風色變。
“中風”是一種非死則重傷,後遺症甚嚴重的突發性疾病。

到底是甚麼原因導致“中風”?

西醫學對現今許多的疾病,其中包括了“中風”,都是弄不清其病因;只是知道不知為何會有血栓形成,也不知為何血管會破裂了。所以,在臨床上只可以不斷的給病人服用薄血藥來預防。

可是,在臨床上觀察,這些薄血藥是預防不了“中風”,要“中風”的,服用薄血藥期間也會“中風”;有些病者更因為長期服用薄血藥而導致內出血(這內出血也是“中風”的原因)。

因為沒有人能知道“中風”的真確病因,結果是謠言滿天飛,通街都說自家有預防“中風”藥食,或是偏方。
你若走運,可能給你碰上了真正能預防“中風”的方法;不然,則是自尋死路。

老實的告訴你,絕大多數現代人的“中風”原因,都是自己找回來的。

【黃帝內經】:「臥出而風吹之,血凝於膚者為痺,凝於脈者為泣,凝於足者為厥。此三者,血行而不得反其空,故為痺厥也。」

根據【黃帝內經】的記載,“風寒”就是“中風”的真正元兇。
“風寒”就是“外感”,感冒只是其中的一種而已。

你可能會問,“外感”與“中風”有何關係?

“中風”這詞不是說得明明的嗎。“中風”就是中了風邪,也就是說人體受了風寒的意思。為何還要將其曲解為被風吹倒的意思,簡直就是畫蛇添足。

由於“中風”是由外感風寒所導致,所以,年紀大的較年輕的易“中風”。
由於“中風”是由外感風寒所導致,所以,中風的年紀也越來越年輕化。